改革開放40多年來,憑借著人口紅利和中國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中國成為了全球制造業中心,號稱“世界工廠”。
然而,盡管我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處于十分重要的樞紐地位,但是,正如工信部部長苗圩所言,目前我國的制造業水平在世界位于第三梯隊,要發展成為制造業強國最少還需要30時間。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制造業占我國GDP的比重在不斷降低,我國的目標是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到2035年實現全面的工業化,目前我國的制造業大多數是中低端的制造業,雖然也有少部分高端制造業,但是并未掌控核心技術,往往都處于被卡脖子的狀態。
實際上,我們的許多中低端制造業,都是發達國家幾十年前產業升級后轉移到我國的,例如口罩,之所以疫情期間許多發達國家依賴于我國的口罩,是因為他們國家大多數已經沒有大規模的口罩生產工廠了。
在高端制造業中,中國目前也仍處于價值鏈的下游,位于產品生產的低附加值階段,主要承擔高端制造業的拼裝工作,例如手機等產品。
低端制造業與高端制造業的區別往往體現在產品的附加值上,如半導體、機械制造、汽車等,擁有高端制造業的國家掌握著產品設計研發及專利,因此位于價值鏈的頂端。
事實上,產品只存在于設計高端,再高端的設計,下放到生產環節后都是低端的,因為再高端的科技落實到車間制造都必須要易操作化,所以產品只存在于研發與設計高端化,沒有生產制造高端化。
電子產業一直以來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再高端的生產工藝到了生產制造過程中,都變成工人的值守操作而已。例如蘋果手機與普通手機在生產制造時,并沒有什么高端與低端之分。
有的僅是產品生產各環節的價值性整合形成的產品競爭力。所以,制造業只存在高端研發、設計和工藝改良,并不存在真正的高端制造。
同樣的一種產品,外觀上看都一樣,但是,使用后會發現,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使用壽命卻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就是一個從合規設計到生產環節嚴格把關的正規廠家,和另一個小作坊式的生產廠家產品之間的區別。
目前,我國的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升級是必須的。但是產業升級并非要全部淘汰低端制造業,而是要通過產業整合,全面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升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產業整合具體體現在4個方面,即:1、產品標準整合;2、產品訂單整合;3、產能強化整合;4、技術層面整合。
我國低端制造業還將繼續下滑,因為這是中國未來30年所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那為什么在產業升級狀態下,仍然要保留低端制造業呢?這是由目前我國的發展現狀和國情所決定的,實際上,中國目前還離不開低端制造業。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中國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對于日常生活用品有著巨大需求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類用品,都離不開中低端制造業。拋棄中低端制造業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們的基本生活用品將無法得到保障。還得需要通過進口,從其他國家購買來解決國內需求。
由此可見,低端制造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基本需求的產業,不可能被淘汰,而且就目前情況看,中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是世界最大的中低端制造業大國。
二、發展低端制造業是經濟內循環和解決就業的需要
低端制造業大多數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解決大量就業人群的就業問題。國內龐大的就業人群需要通過低端制造業來化解,而且低端制造業對于勞動力的技能沒有更高的要求,就業門檻不高,能夠切實解決我國所面臨的就業難題。
另一方面,我國現階段的勞動力人口的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還達不到高端制造業所需的標準,尤其是目前我國高端制造業所需的高級技工人才缺口達到2000多萬,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一面是就業難一面是用工荒的尷尬局面。
三、中國是世界制造業中心,和全球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這對于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保留低端制造業
脫離了中低端制造業,高端制造業不可能生存。因為高端制造業的發展依托于中低端制造業,需要得到中低端制造業的支持。高端制造業生產中所需的零部件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于中低端制造企業生產的,因此高端制造業不可能脫離中低端制造業單獨發展。
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刻意放棄低端制造業,造成產業空心化。這次疫情中,由于對中低端制造業所生產基本物資的匱乏,需要大量向國際市場采購,尤其是需要向中國采購。低端制造業的重要性,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四、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產業及產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工,決定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世界已經越來越離不開中國
目前,中國制造已經深深嵌入全球產業鏈之中,西方國家想要通過“去中國化”達到重構全球產業鏈的目的,是難以實現的。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必須保障整條產業鏈的完整性。
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一個勞動生產體系,一環扣一環,緊密相連,缺一不可。作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中國,必須要著眼于整個行業勞動分工體系,有秩序、有節奏的一步步的掌控產業的各個勞動環節,把整個體系的勞動分工都控制在手里,從而達到壟斷行業的目的。
只有壟斷了一個行業的所有生產環節,我們才能獲得該行業的國際定價權,也只有壟斷一些全球產業,世界才能永遠離不開中國這個世界工廠。
五、低端制造業在當前我國的外貿出口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中國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全球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集中制造生產基地,因為我國具有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人力資源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利于凸顯我國的外貿競爭力,價廉物美、低成本是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殺手锏。只要我國不自動放棄這一優勢貿易,世界上任何國家休想從中國手里搶走這塊蛋糕。
美國對中國搞貿易摩擦,想要與中國脫鉤,避開中國在全球重塑國際供應鏈,目的就是要通過貿易戰搞垮中國經濟,遏制中國崛起。但是,只要我們牢牢地抓住勞動密集型產業,美國根本就無法避開中國,去構建一個沒有中國參與的國際貿易體系。
在目前中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尚未完成之前,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競爭中的王牌,這張王牌始終不能丟,一旦丟失,我們將會失去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因此對于這一點,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認識,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目前,轉型升級中的中國制造業,還將面臨許多挑戰,正如任正非所指出的,中國制造業正處于中間層,高端產業又被打壓,中低端在向東南亞轉移,這是非常困難的狀態。
這就意味著當前我國中低端制造業需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國內大量的中小型企業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向智能化、規模更小、更精的方向發展。
總之,發展中的中國制造業,未來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